如果它真是一家普通的非公有制企业,那么又是如何被选中的?是否通过了必要的公开和遴选程序?是否征求了公众意见?
中央三令五申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更好的市场环境,但全国16个省份的数百家中小学生校服生产企业却遇到新的烦恼:只有进入一个名为“阳光智园”的App,才能参与校服招标和供应服务。同时,该平台向校服生产企业收取货款4%的服务费,瓜分掉校服企业约一半的净利润。这场貌似由教育部门主导的校服采购模式变革,实际操盘者却是一家非公有制企业,众多校服企业质疑其借机制创新之名,行垄断敛财之实。(《经济参考报》1月22日)
校服问题,包括校服本身的质量、价格问题乃至腐败问题,近年来时有曝光。2015年7月,教育部、工商总局等多个部委联合下发《关于逐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规定学生可以自愿购买校服,也允许学生按照所在学校校服款式、颜色,自行选购、制作校服,这被视为是对校服乱象的针对性纠偏。
“阳光智园”也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标榜为“校服互联网+”管理应用平台,能让家长与厂家直接建立购买关系,学校不再经手校服费用,有利于廉政风险防控。
这听起来似乎不错,仔细一想,并非那么回事。一方面,既然校服的购买权交给了家长,那么到哪儿买校服,就当由家长做主。可现在家长只能选择那些与“阳光智园”签订了协议的校服企业,这显然是对改革初衷的某种背离;另一方面,“阳光智园”立足于打造校服订购平台,却向企业收取高达4%的服务费,规定家长和企业都只能在平台交易,吃相是不是太难看了?
不仅是校服企业,地方教育部门也有干部提出质疑,可替代阳光智园平台的免费网络站点平台不胜枚举,为何单独强推该平台,而不是两家或多家并举,从而推动公平竞争?
“阳光智园”到底是什么来头,实在让人好奇。抛开这种采购模式是不是真的能够实现廉政风险防控的初衷不谈,如果它真是一家普通的非公有制企业,那么又是如何被选中的?是否通过了必要的公开和遴选程序?是否征求了公众意见?以“”发出的倡导建议,多多少少都具备了强制性。事实上,多个地方的教育部门在执行过程中都是将之作为“必须”要求来落实。
一纸仅供参考的论证会纪要,到了省级及以下很多教育部门就变成了“必须”。从字面上理解,这确实是执行上出现了加码乃至扭曲。但文件专门为某个网络站点平台背书,哪怕只是倡导,提供“参考”,真的合适吗?按理说,这种行政倡议,在地方上所可能引发的“执行走样”实际上也是可完全预估到的。
从实际效果看,“阳光智园”的操作模式,也显得疑点重重。比如,早就有人指出,即便是所有学校和企业都统一使用“阳光智园”平台,校服企业能否进入平台参与竞争,还是要有学校等有关部门决定。另外,也有家长表达了对于“阳光智园”上校服企业的售后服务与校服质量的质疑。在这种现实之下,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大力推广“阳光智园”,除了受到上级的鼓励,是否也有不当的利益驱动?
校服市场时有曝出问题,恰恰是因为这一个市场受制于学校和教育部门的“权力”,在相关改革后,试图以“平台垄断”的模式来“净化”校服市场,只能是一厢情愿,也构成了对改革初衷的架空。
一个App一旦获得背书,在地方教育部门的“配合”下,就可以将不与自己签订合作协议的校服企业排除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之外,这再次反映出市场公平的脆弱性。有关部门不仅需要好好查查“阳光智园”的来头,更要对于“”介入校服市场的行为,给出明确说法。
奋斗是生命的常态。年轻人必须意气昂扬,必须要有克服困难的能力,必须有一个理想。奋斗的青春最幸福。
备受瞩目的监察委到底是干什么的?它掌握哪些反腐“利器”?与纪委又有啥不一样的区别呢?一起来了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进行了六次规模较大的政府机构改革。历次改革都有哪些变化?
新闻推荐
【2024-11-27】
【2024-11-27】
【2024-11-26】
【2024-11-24】
【2024-11-24】
【2024-11-24】
【2024-11-23】
【2024-11-22】
【2024-11-22】
【2024-10-29】
【2024-10-29】
【2024-10-29】